洪兰博士《破除育儿谣言》共35节 音频课程

“用昨天的教学方式来教今天的孩子是剥夺他明天的机会。”

——洪兰

1、看似有理有据的“大脑开发”

很多人被告知:大脑只利用了10%,其他的90%有待开发。很多培训机构以这个理论为基础,鼓吹所谓右脑开发、潜能开发。

唐汉(化名)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工专业,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的他,早早就把女儿送到了某智力开发培训班。懂事乖巧的女儿没有哭闹,跟爸爸约好接送的时间后,揉一揉眼眶就坐到位子上,在老师的安排下,开始用左手练习画圆圈。

培训班的老师却说,孩子来得太晚了,回家得多练习,才能赶得上大家,而他的女儿还不到5岁。唐汉没想那么多,不缺钱的他给孩子挑了这个最贵最有名的培训班,希望通过早期的脑开发,让女儿以后可以学得更好更轻松。

他还陆陆续续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。最后除了钢琴以外,其它都“暂时看不出效果”,但唐汉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。

上小学的时候,“效果”出来了。由于长期练习左手写字,孩子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,写字都歪歪扭扭的,握笔的姿势不对,而且对写字完全没有耐心。

心急的唐汉赶紧上网找了一家书法培训班,女儿却朝他大叫“爸爸,我不去!”随后把房门一摔,半天都不跟爸爸说话。唐汉第一次见女儿发这么大脾气,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“大脑只利用了10%,其他的90%有待开发。”

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,被许多所谓“智力开发”、“潜能发掘”的培训机构当做宣称语,很多家长深信不疑,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。但是追踪这句话的来源,却是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语,毫无科学依据。

一个多世纪后,要反驳这个谬论也非常简单,因为脑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、记忆、说话、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形了。

台湾著名脑科学家洪兰在实验中发现,当盲人在摸读盲文点字时,他大脑中的视觉皮质会被触觉召唤过去用。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,他的视觉皮质就会开始改变,去做听觉、触觉方面的事。大脑的神经是“用进废退”的,常用的区块会因此增大,长久不用的地方会被挪作他用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人的大脑重约三磅,占我们体重的2%,却用到我们身体20%的能量。当它用到10倍的能量时,它是不可能只有10%在工作,而听任其余的90%闲着没事干的。

“现在不少人打着“科学”的招牌,围绕大脑来设骗局。家长最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。”洪兰这样说道。所以根本没必要进行所谓的“右脑开发”,孩子的大脑在不断发育的同时,通过学习和积累,思维水平会自然而然地提高。

2、起跑线上的谎言

除了智力开发,让家长们神经紧张,不假思索地送孩子进培训的理由更是——“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”。

而在洪兰看来,不存在什么“输在起跑线上”、“三岁定终生”。在她的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:

美国有一个实验,请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。练习前、练习三分钟后和三个月不碰球后都分别扫描一次大脑。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的大脑图摆在一起作比较的时候发现,第二张图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特别活化,血流量增多,区域变大。而持续三个月不练习抛球,那些地方又缩小了。而这些大学生早就过了青春期了。

其实,在神经学上没有“输在起跑线上”这回事,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。这个实验很清楚地指出: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,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一样,它内部的机动性很强,会随时因市场需求而调配人力。

现在看来,过去认为“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、不可改变”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。事实上,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,人终其一生不停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。所以,起跑并没有那么关键,重要是良好的心态和习惯,人生是一场长跑。

实际上,那些早早就上补习班的孩子,很容易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突然跟不上。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学校的内容提早学完了,虽然成绩看似很不错,却容易养成不爱听讲、盲目自大的坏习惯。

像这样不科学的教育观念还有多少?

3、“孩子哭不能抱”

有一个妈妈,听亲戚说孩子不能一哭就抱起来,会惯坏孩子,以后难管教。于是,哪怕孩子哭了几个小时,她都坚持到孩子不哭才勉强把孩子抱起来。三个月过后,孩子晚上根本不要妈妈,妈妈一抱就哭。长到三岁,孩子跟妈妈一点都不亲、动不动就顶嘴,变得越来越孤僻,让这位妈妈懊恼不已。

孩子哭,如果是吃饱了、尿片是干的,那么他另外的需求是心理需求,是安全感。婴儿哭闹都是有原因的:生理上,饿了、渴了、身体不舒服都会引起婴儿哭闹;心理上,害怕,寂寞,环境嘈杂也会引起孩子的哭闹。0~1岁孩子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,妈妈第一时间回应与满足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本要求。

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,孩子有个新的玩具,他全神贯注地在玩,玩着玩着头也不抬就喊了一句:妈妈!

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及时回应:“宝宝,妈妈在”,他就会继续全神贯注地玩下去。如果没有回答,孩子会马上放下玩具来找妈妈,这就是安全感。有时候家长为了逗孩子玩,会躲起来让孩子找不着,看着孩子惊慌失措的样子偷乐,其实这都是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。

在真正建立安全感之前,孩子会反复确认:妈妈是不是爱我?妈妈会不会及时出现?而妈妈的回应,是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的前提。

4、焦虑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

教育不只是智力的开发、知识的学习。就像古时候士兵上战场前,人们不光为他们打磨武器和铠甲,还要为了他们召开宴会、鼓舞士气。而孩子的人生不仅需要智商、情商、证书、学历,还需要家庭的爱、教养和信念。

“现在的父母都特别容易焦虑,这种焦虑是会传染的。而焦虑没有任何的好处,只会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,然后让孩子急躁不安而已。”洪兰在她最新的视频讲座中这样说道。

市面上有太多有关教育的陷阱,许多人陷入迷茫却不自知;而一些满是硬伤、空洞无物的育儿书更是把大家搞得晕头转向,在育儿的路上一错再错。但科学总是相通的,教育科学也一样,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美的,才是有力的。

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,是新时代父母的基本素养。千聊亲子与洪兰教授合作,将她50年的研究成果、理念精粹整合成系统、专业、全面的音频课。带大家破除育儿谣言与陋习,走到科学育儿的最前线,培养面向未来的、有生命力的孩子。

策划这个课程时,一个朋友跟我说:

如果你还没有机会聆听她的育儿智慧,那这次的课将不容错过。

5、洪兰是谁?

1、她是著名脑科学家,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

2、她是台湾著名教育家、畅销书作者

3、她是模范好妈妈

她36岁生下儿子曾允中,是高龄产妇。允中虽然是家中独生子,却从小就会帮忙擦地板、洗衣服。懂事独立的允中和妈妈感情特别好,后来他顺利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主修信息工程,成为美国硅谷的一名科技精英。

4、她是科学教养理念的传播者,她参与录制的视频节目点击破1000万,她还是TED最受欢迎的华人演讲者之一

5、她深受两岸教育名家的推崇

6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

洪兰教授在电视节目《台湾名人堂》里谈道:“中国父母的压力源,可能来自于古语里说的‘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’。但现在社会不一样了,孩子出社会,是用长处跟人家竞争的。”

在最新的网络讲座里她说:“很多父母很忧虑,她的孩子未来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所取代。2007年第一代iPhone手机面世,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想象到,过了10年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……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今天只剩传道这一件事情是父母亲或者老师需要给孩子做的,因为其他授业、解惑都要被电脑等高科技取代掉。在高科技的时代,品德最重要。”

在未来大数据、云端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时代,一个人的好与坏、善与恶将无所遁形,“传道”、传递血脉里的信念和修养,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。

课程介绍

在这次课中,洪兰会把她的科学教养观传授给你,帮助新时代的父母从学习力、竞争力、沟通力、品格力、生命力五个模块去培养、陪伴孩子成长。

5大模块剖析成长难题

前沿脑科学+认知神经学研究成果

50年研究成果和育儿经验

35节音频课

让你一次掌握育儿科学原理

戒除焦虑,轻松育儿

通过这门课,她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育儿经验结合起来,用浅显幽默的讲解让你轻松get科学育儿观,告别焦虑。

温馨提示:

1、本站资源解压密码:www.fzbw.cn

2、建议添加网站底部站长微信加入本站亲子交流群防走丢,并获取更多福利!!!

3、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及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4、若您的权利被侵犯,请立即告知,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;

5、 如遇问题请联系!微信:fzbw66 或 Email:admin@fzbw.cn 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处理;

父母课堂

郝景芳《0-7岁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课》共25集 音频课程

2023-12-22 16:19:30

父母课堂

大J小D《0-6岁全脑潜能开发》共18集 视频课程

2024-3-28 15:31:53

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1. KK妈

    多谢分享

  2. 疼疼

    感谢分享

  3. 芙芙

    多谢分享

  4. 小青葱

    谢谢
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